中方反制一波接一波,特朗普已歇斯底里,亲口下令要对华加税100%,但他想不到的是,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!
根据央视新闻、环球网等官媒消息可知,近日,中国接连祭出4个大动作:
其一,把14家外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。
这些企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:对台军售的“直接参与者”、数据挖掘和情报分析的公司、非法控制舆论的论坛组织等。
公告明确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,与名单中的实体进行一切有关的交易活动。管制从贸易投资直接延伸至数据和科研交流方面,体现了制裁规则的重大升级。
其二,稀土方面,也是此次出招的重中之重。
中国商务部连续发布七条公告,宣布对稀土及相关技术、超硬材料、锂电池关键原料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还宣布任何使用中国技术或设备的海外企业出口均需中方许可,完美复刻美国芯片封锁逻辑。
此次出口管制的范围之广、力度之大,远超外界预期。从稀土矿产到加工设备,从锂电池材料到人造石墨,几乎覆盖了新能源、军工、人工智能等美国核心产业的命脉。
其三,对高通反垄断调查直指其“按整机抽成”的专利收费模式,撼动美国科技霸权根基。
其四,对美国船舶加征特别费用,完成对美国对华“歧视性政策”的对等反击。
这一系列动作犹如一套精准的“组合拳”,既掐住军工、新能源、消费电子等美国命脉行业,又严格遵循国内法与WTO框架,这种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的策略,在法律层面牢牢占据道义制高点。
可以说,这次中国给出的是一个“死局”,让白宫措手不及。
特朗普恼怒的表示,“很难相信中国会这样做”。他试图通过惯用的“脱钩”话术展示强硬,声称“美国拥有最大市场,可以停止进口”。
此外,在短时间的思考之后,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千字文章,宣布“自11月1日起,对中国商品加征100%关税”,再加上现在的30%,也就是说,届时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就是130%。
他宣称将用“史上最强关税”报复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,或许他以为这只是一次惯用的恫吓,但没想到的是,这条推文尚未落地,就已经陷入了更大困境——市场立刻用一场血腥暴跌撕碎了这种幻想。
三分钟内美股市值蒸发7000亿美元,最终全天损失高达1.65万亿美元。华尔街的交易员们用疯狂抛售诠释了何为“条件反射式恐慌”。
事实上,面对中国的凌厉攻势,特朗普的暴怒暴露其认知仍停留在旧时代。
他固执认为中国依赖美国市场,却忽略了过去五年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重构——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方最大贸易伙伴,半导体自主产业链加速突围,能源农产品进口多渠道分散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已从“可替代环节”蜕变为“不可绕过枢纽”。
而美国的经济困局正在放大这种误判的危险性。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十天,公共服务瘫痪加剧民众悲观情绪;通胀黏性困扰着降息中的美联储,债务利息支出竟已超过军费……
最触目惊心的是,美国国债正以每季度1万亿美元的速度飙涨,从34万亿到36万亿仅用一年多,朝着40万亿深渊加速冲刺。
在此背景下,若强行推行100%关税,短期“亢奋”后必将迎来系统性崩溃。
说到底,特朗普政府的矛盾态度加剧了中方的警惕。
尽管中美此前通过谈判暂缓了贸易摩擦,但美方并未停止在芯片、AI等领域的打压,显然难以被中方接受。
正如专家所说:“美方希望用芯片换稀土,却不愿承认互利共赢应是双边贸易的基石。”
特朗普的“贸易战工具箱”已显陈旧。光是稀土管制的冲击,就远非大豆、汽车等商品可比。
中国的三大动作形成多维度施压。这些行动背后,是对“相互依赖不对称性”的巧妙运用——美国对中国稀土、制造业的依赖,远高于中国对美市场的需求。
未来中美博弈可能呈现三大趋势:
其一,技术管制的常态化。中国或将进一步收紧关键资源出口,同时加速稀土深加工技术的自主创新,削弱美国技术反制的筹码。
其二,美方联盟的局限性。美国试图拉拢日、澳、印构建“稀土联盟”,但各国利益分歧明显,经济上与中国更倾向对话而非对抗。
其三,双方进入长期消耗战,但这反而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——毕竟当美债信用崩塌时,没有国家愿为美国霸权买单。
在这场世纪博弈中,中国的底气不仅来自稀土、市场与制造能力,更源于对全球化本质的深刻理解:当美国仍试图用军事威慑、技术封锁维持优势时,中国已通过产业链、资源链的掌控,构建起新的反制体系。
特朗普的“强装镇定”与中方的“连环出击”,恰似当今中美关系的缩影。一方困于旧路径,一方着眼于新格局。
随着稀土管制效应的逐步显现,美国或将被迫重新审视对华战略——是继续零和博弈,还是走向共存共赢?
此刻的美国政府或许尚未意识到,他们面对的早已不是2018年那个谨慎防守的中国:此次的行动,正是以实力宣告,任何试图通过单边打压获利的行为,终将遭到精准反击。
最后,还是那句话:打,奉陪到底;谈,大门敞开!
睿迎网-股票推荐平台-做杠杆炒股-股票开通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