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咸宁日报
爱铸师魂 情润童年
——记赤壁市茶庵岭镇青石桥小学教师卢芳
在赤壁市茶庵岭镇青石桥小学,教师卢芳站在教室门口的身影,像株老樟树,27年扎根这片土地,她用心播下知识的种子,更用滚烫的爱,焐热留守儿童的童年。
以爱为舟,载着孩子趟过泥泞
卢芳心里清楚,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,还有不少来自困难的家庭。在她看来,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对心灵的救赎。于是,她主动扛起了“临时家长”的责任,填补孩子情感空缺。
班上有个叫石正果(化名)的同学。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,母亲又患有精神疾病。长期缺乏家庭关爱,让石正果变得自暴自弃,上课不专心。卢芳发现后,很揪心。
从那天起,她每天放学后都会留石正果在教室里,一边给他辅导功课,一边陪他聊天:聊村里发生的新鲜事,会夸他字写得比昨天工整了。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,有一天,石正果突然抬头对卢芳说:“卢老师,您就像我妈妈一样。”那一刻,卢芳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。
一次因教学调整,卢芳需离开该班,告别时孩子们纷纷落泪,石正果哭出声。这让卢芳明白,所有付出都值得。为让孩子安心上学,她利用周末走访周边村落,了解学生家庭困难,帮他们申请补助,这些平凡举动,成了乡村孩子求学路上最坚实的依靠。
以爱为魂,让课堂生动有趣
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、学生视野受限,身为教务主任的卢芳决心改变。她带头利用网络查资料,组织老师研究用法,强调 “备课要背教材、背学生、背资源”。她结合学校实际和当地文化,将教学内容涵盖赤壁传说、农村植物科普、传统习俗等,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。
课堂上,卢芳善用多媒体课件,将抽象公式变动画、英语单词配图片,让课堂生动有趣,大幅提升教学效率。她坚信学生是课堂主体,鼓励积极发言,对内向孩子特意提问简单问题,及时表扬。
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,有些孩子性格孤僻、自卑,学习习惯差、基础薄弱。卢芳通过班会知识竞赛、建立成长档案、单独谈心等方式,帮他们找到自信、感受学习乐趣。教学中,卢芳全身心投入,关注学生成长细节。她既是严师也是益友,学生犯错时她耐心讲道理。因这份爱,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,让她倍感欣慰。
以爱为桥,搭起成长的阶梯
自踏上讲台,卢芳一直担任班主任,坚信 “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修行”。工作中,她任劳任怨、甘于奉献,每天早到校、晚离开,与学生、同事相处融洽,班级工作有条不紊且有声有色,获一致好评。
在班级管理上,卢芳摸索出独特办法:推行 “小先生制”,让学生互助进步;设立 “梦想储蓄罐”,鼓励孩子写下目标、踏实追梦;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,普及科学教育理念。在她的用心培育下,所带班级获评校级 “文明优胜班级”。
身为教务处主任,她积极投身教育科研,将实践经验提炼为理论成果,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借鉴。她常说:“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,给予充足阳光与雨露,终会绽放绚烂光彩。”
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独当一面的成熟,从默默耕耘到硕果累累,卢芳始终扎根农村教育一线,用高尚师德立己,用真挚师爱育人。面向未来,卢芳将继续坚守乡村教育热土,以更饱满的热情深耕不辍。
睿迎网-股票推荐平台-做杠杆炒股-股票开通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